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

有問題的不只是塑化劑

塑化劑風暴延燒全台,從果汁、果醬、運動飲料、保健食品,甚至是羊乳片全面淪陷,無孔不入的程度,讓人不禁想追根究柢的問,到底為什麼這樣有毒的原料,會在你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,還持續了如此長的一段時間。
當然,最需要負起責任的自然是主管食品安全的衛生署。首先,事發前,衛生署的食品安全檢驗機制顯然不合時宜。有毒起雲劑之所以可以使用二三十年,直到被一位「雞婆」的檢驗人員查覺,背後只有一個可能原因,就是衛生署針對起雲劑這樣廣泛被使用的化學添加物,其檢驗流程數十年來從未改變,換句話說,當廠商不論是為了要滿足消費者對商品的期待,或是為了要節省成本,在各項商品中添加了越來越多的化學成份,衛生署的檢驗項目卻是是十年如一日,釀成如此大禍,衛生署墨守成規的心態難辭其咎。
其次,事發後 ,衛生署慢半拍的反應,更讓全國人心惶惶,大小商家損失慘重。事實上,早在發現有毒起雲劑的初期階段,就已查獲昱伸及賓漢兩家上游黑心廠商,若從一開始就全面清查公佈其供貨的全部中下游廠商,第一時間全面下架,而不是讓廠商排隊等著化驗自清,然後衛生署今天去一個夜市,明天去一家藥妝店這樣的亂槍打鳥,也不會讓消費者信心至今完全崩盤。如此亂無章法,顯示出衛生署長的領導無方,與對待此事的漫不經心,邱文達應負起相關政治責任。
而讓台灣人感到汗顏的是,過去只會在中國新聞看到的黑心商品,沒想到也有部分台灣商人黑心的程度也是不遑多讓,顯示台灣在對於「人」這個核心價值的尊重上還有相當的路要走。上游廠商明知有毒,卻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,塑化劑一用就是幾十年,除了負責人,公司內二三十年間來來去去的知情員工,隱匿不報,與共犯無異。中下游廠商,一方面可能是為了壓低成本,另一方面或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期待,在大量的商品中加入連自己都不清楚成份的化學原料,消費者權利碰到商業利益竟可以如此被犧牲,企業社會責任蕩然無存。
總體來看,今天台灣的經濟發展模式,仍有相當部分建立在對人,乃至於環境的剝削上,因此,為了商業利益,企業可以讓員工過勞死,工廠可以汙染土地、河川,這些沒有良心的行為,與昱伸、賓漢之作為背後的邏輯是一致的。
要徹底杜絕黑心商品,短期內除了要加強安全檢驗,長久之計,還是必需要提升對人與環境的尊重,矯正唯利是圖的商業思考模式,這也是政府應立即從根本著手之處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
河右岸 TV 台 河右岸相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