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

兩岸文化協議的背後

ECFA墨跡未乾,中國文化部長蔡武便以大陸中華聯誼會名譽會長身分,來台參加「兩岸文化論壇」,一方面試圖淡化官方色彩,降低敏感性,另一方面又努力與台灣文化主管機關代表,如文建會主委盛治仁、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搭上線,同時積極建議簽屬「兩岸文化交流協議」。如今ECFA尚未正式生效,中國對台統戰工作已進入先經後政的第二階段文化交流。

觀察近年來中國對台工作基調,回溯2008年12月31號的胡六點便可一目了然。在其原文中,「中華民族」出現11次,「經濟合作、經濟共同發展」一共出現10次,「文化交流、中華文化」則一共出現9次。顯示出,在寄希望於台灣百姓的前提下,中國將以復興中華民族為號召,以經濟利益還有文化統合為兩大手段,促使台灣放棄抵抗意志,最終接受一國兩制。

文中點明「推進經濟合作制度化,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更為紮實的物質基礎,提供更為強大的經濟動力。」從現在來看便是以ECFA為主軸,進一步提高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,透過台商與來台陸資增加中國對台影響力,讓獨立自主的對中的政策,成為台灣政府付不起的代價。

中國以商逼政、以經促統,已提升至更高層次。過去,中國主打經濟磁吸,招攬大量台灣資金、技術、人員赴中,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,企圖以高密度的人貨往來,化兩岸疆界於無形,以促成大三通為結果。如今,隨著眾多台商在中國生根茁壯,為交換北京當局政治力量庇護,甘願成為中國勢力進入台灣跳板,打著台資身分,在台灣內部動員輿論、資金、人脈鼓舞支持親中力量,其中則以旺旺企業回台收購中時集團最啟人疑竇最啟人疑竇。

兩岸文化交流部分,文中說到「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,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…以增強民族意識,凝聚共同意志。尤其要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,不斷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蓬勃活力。」可想見,開放陸生來台、吸引台生赴中求學,以及擴展兩岸文化交流將成下一階段中國對台統戰重點,透過教育文化交流,弱化中國、台灣你我分辨,最終瓦解台灣人民自我認同與國家意識。

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開始與中國裡應外合,三通、陸客來台、採購團、ECFA、陸生來台、文化交流協議一系列對台促統手段接連出手,表面上似乎都是柔性議題,然而實際卻都是都口蜜腹劍、綿裡藏針。依據胡六點,所有經濟、文化的互惠互通都必須建立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上,逐步將台灣推向中國,再透過建立軍事互信,簽署和平協議,最終迫使台灣接受一國兩制。

「兩岸文化協議」正代表著中國對台統戰手法日趨細膩,希望以非武力手段統一台灣,維護其和平崛起國際形象。台灣人民切不可被中國一時的虛情假意所欺騙,更不能忽略中國「軟的更軟」背後的武力威脅,與一國兩制的最終企圖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
河右岸 TV 台 河右岸相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