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

與謝長廷一生懸命的戰友~姚文智

★轉載自中時電子報
 專訪\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‧撰文\張毅民 94.06.21


  二十年前,那些以大學生身分積極參與社會運動,亟圖突破國民黨威權體制禁錮的許多年輕學子,二十年後,都已經四十歲上下。如今,作為社會中堅份子,他們在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裡,繼續為台灣這個已經自由開放、但仍未臻成熟的民主社會,帶頭向前衝。現年四十歲、甫接任新聞局長一職才三個月的姚文智,就是典型的其中一例。

  姚文智投身「黨外」運動,早自他大學時代就開始。姚文智的大學同窗、現於輔仁大學新聞系任教的陳順孝,談到大學時代的姚文智時,特別記憶起姚文智曾積極投身黨外示威抗議活動,「幾乎無役不與」,跟許多學生比起來,「非常積極、勇敢」。如此懷著政治改革熱情畢業的新聞學子,姚文智畢業後轉讀政治研究所,並且,後來投身民進黨擔任謝長廷的助理,就實不令人感到意外。

  民國54年次的姚文智,在29歲那年,懷著改革政治與媒體的理想,他成為謝長廷的國會助理,將一隻腳踏進了政治圈。那時候的他,仍然是政大政治研究所的學生。一年後,謝長廷與彭明敏聯袂出馬參選總統選舉,姚文智成為競選總部的新聞秘書與發言人,此時的姚文智,完成碩士學位,揮別了學生身分,正式雙腳踏進政治圈,與謝長廷共同南征北討,姚文智不但擔任謝長廷的文膽,他更站在面對媒體的第一線,成為謝長廷的最佳化妝師、辯護者。

  十年來,謝長廷的政治生命起起伏伏、前途時明時晦:在立委期間,謝長廷先是退出台北市長選舉、後來又在總統選舉中失利,突然而來的宋七力事件更讓謝長廷的政治生命亮起紅燈。儘管如此,姚文智卻始終在謝長廷的身邊,與謝長廷一起披荊斬棘,突破重圍,也因此,「姚文智是謝長廷的大弟子」一說不脛而走。

  謝長廷最愛提的高雄市長經驗、愛河經驗,其實也是姚文智最引以為傲的一段從政經歷。在謝長廷擔任高雄市長期間,姚文智擔任謝長廷的辦公室主任、高雄市政府新聞處處長、以及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。期間,姚文智致力改善高雄市的都會空間、景觀,以及藝文活動,試圖運用創意,突破窠臼,讓高雄市變美起來。民國 93年,中國時報民調顯示,高雄市民對市長謝長廷市府團隊的施政滿意度,達到七成七,與北縣、苗栗、花蓮縣共同並列第五名,讓謝長廷與姚文智十分欣喜。不過,謝長廷也感慨自己與姚文智兩人一路走來實在的艱辛,覺得自己與兩人真是「歹命」,謝長廷套句日語,說「這就是一生懸命」。

  如今,謝長廷終於坐上閣揆的位子,擔任全國最高的行政首長。他的大弟子、這位與他「一生懸命」的戰友,在短暫出任台視公司董事、與台視文化總經理職務後,終於又歸隊回到謝長廷的身邊,與卓榮泰、林耀文共同成為謝長廷的「鐵三角」。

  姚文智能受到謝長廷的重用,與他自己對於以台灣為主體的藝術文化的關注、以及他仍然懷抱年輕時「反動與改革」的理想性格不無關係。姚文智對於電影文化的關注與愛好,總毫不吝於表達,而他給自己復興台灣電影工業的使命,更叫許多人對這位新上任的新聞局長捏把冷汗。姚文智三月間曾公開地發下豪語:要讓台灣一年拍出一百部電影。他認為,台灣的電影工業過去有很好的基礎,近年來也逐漸走出自己的路,在創意與人才上,台灣也一直有自己的優勢,因此,如何結合資源、提高政府對電影產業挹注的資金、並且協助電影產業的相關人員有更好的工作與商業環境,就成為政府的責任。姚文智認為,電影產業的復興,是建立台灣主體意識的重要工程之一,也因此,是台灣的文化使命。姚文智把這個視為自己的使命、與任內努力的目標。

  在姚文智的夢想中,他為台灣的電影產業勾勒出一個願景,與實踐的方向,但是,在充滿紛亂與不確定的台灣政治環境,「一生懸命」是否是姚文智與謝長廷的宿命?姚文智是否有足夠的時間、與可掌握的未來,讓他完成這些目標?我們大家拭目以待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
河右岸 TV 台 河右岸相簿